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张梅 > 西昌市在外人才联谊会成立 正文

西昌市在外人才联谊会成立

2025-04-05 11:42:52 来源:炮火连天网 作者:曹成模 点击:880次

事实上,一个主权货币或区域货币能够在世界舞台上站住脚,需要围绕货币的三大功能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首先是支付结算功能,这正是我们现在推进的工作。

最近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仍然由美国牵头,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中,美国仍然唱主角,仍将发挥主要作用,美国不会轻易放弃美元主导地位。但是货币政策工具的操作就不一样,它主要是通过货币创造的形式来向市场注资。

西昌市在外人才联谊会成立

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由于美元面临的特里芬难题以及多次发生的美元危机,人们早就提出对美元本位制的改革设想⑤,如有人建议建立国际管理的通货本位制度,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转化为世界中央银行,由它来创造并发行一种世界货币。因此怎样改革以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仍然是将来的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有利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意味着中央希望在对港澳地区、东盟地区的贸易中,逐步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通过人民币结算,不断提高人民币在对外贸易时的计价和结算功能,尤其是提高在人民币使用比较多的、有市场基础的港澳地区和东盟等地区的人民币地位,让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人民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功能。但从最近的美元走势来看,美元指数一路攀升,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都升值较快。而最近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人们再次发现美元本位制的弊端,都希望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摆脱美元束缚。

随着人民币走出去,其他国家储备人民币资产会不断增加,除了满足日常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交易外,多余的人民币资产必须要寻求投资场所,我国的金融市场必须对这些协议国家的人民币资产开放,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有的建议改进金汇兑本位制,建立黄金为基础的多种储备货币制度取代单一美元制。从短期看,美国模式仍然可以维持,美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和军事优势仍使其有能力维持这一模式。

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仍将是大势所趋,人民币国际化的前途依然光明。其一,美国模式终将瓦解。过去三年,中国把握住了人民币走出去的契机,大力度推进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为救助本轮金融危机,美国和全球各国注入了海量货币,目前这些货币大部分已经蛰伏于美国市场,暂时处于休眠状态,一旦美国模式重新启动,这些复活的甲士便会迅速重启逐利的基因,推动新形式金融泡沫的复活,酿成新一轮更惨烈的危机。此外,中国央行力推的人民币贸易项下跨境结算规模也大幅发展。

西昌市在外人才联谊会成立

这意味着,美国将继续维持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继续享有货币垄断霸权地位。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节奏应做出主动调整,由侧重于进攻转换为侧重于防守,等一等、缓一缓、看一看方为上策。事实上,美国遏制人民币国际化的方略已经启动。但是,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10年5月欧债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避险资金仍然青睐美国和美元市场。

实际上,美元指数一直没有跌破2008年危机时所创造的70点低位,反而是在欧债危机频频爆发的背景之下多轮上涨,即便在2011年8月标普下调美国国债长期评级之后也不例外。即经济层面是一个共同体,政治层面却是若干独立政体。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通过放松管制、推进政府间货币互换协议等方式大力推动人民币走出去,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香港离岸市场建设、人民币回流渠道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最后,在政府层面,尤其是央行层面,应继续推进货币互换、清迈协议多边化等工作。

在经济层面,欧元区形成了货币联盟,共同使用欧元。在汇率方面,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CNH)和无本金交割市场(NDF)均交投活跃。

西昌市在外人才联谊会成立

目前已经推进了人民币FDI机制,此前市场热议的境外人民币通过在港中资证券及基金公司投资A股市场(小QFII)等政策也可以成为政策选项,但都应以额度管理为前提。因此,在东盟之外,向西开辟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战场,将是当前人民币新防守方略里的进攻策略,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长远战略构想。

这一数字在2010年底时只有3149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底则不足600亿元,两年多时间已经增长了10倍。综合来看,可以说,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推进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目前,海外(尤其是香港市场)已经形成了人民币贬值预期。如果此时大幅度放开资本项下管制,非常容易被国际投机资本乘虚而入,催生外生性经济金融危机。在西向上,有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国家,中国从这些国家进口石油等初级品,并出口工业品。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向西突破石油国家,与卢布等西向国家的货币一道成为主要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就能极大地提升人民币的货币地位,构建起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战场。

首先,应继续推进人民币贸易项下跨境结算、边贸人民币现钞往来等工作,使在亚洲区域流通的人民币达到更高的数量级。构建以多元本位货币为基础的新一代国际货币体系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愿望,也已经成为除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的共识。

而俄罗斯本身也有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推动卢布成为国际核心货币的强烈愿望。业界担心的出口收款、进口付款比例也收缩至1:2.9,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口与出口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

这是三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均需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此外,美国还高调介入南海问题,频频发表新论。

未来可以继续围绕构建亚洲人民币市场这一中心目标前进。前者的效应类似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者的效应则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均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深度伤害。中国央行还推出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FDI)政策从当前国内外局势来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环境与2008年已经完全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方略。

目前,海外(尤其是香港市场)已经形成了人民币贬值预期。美国已经把中国锁定为下一代战略竞争者,采取遏制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符合其利益。

调整节奏不是什么都不做 做好防守、调整节奏,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人民币国际化大方略依然有重要的基础工作需要夯实。2011 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达到9575.7亿元,同比增长13.3倍。

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能够向西突破石油国家,与卢布等西向国家的货币一道成为主要石油计价和结算货币,就能极大地提升人民币的货币地位,构建起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二战场。二是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升值,借助中国政府换届经济的效应,再一次推高房市,将中国经济泡沫的势能拉到一个新的高度,之后再突然引导人民币贬值,造成更大能量的经济危机。

即经济层面是一个共同体,政治层面却是若干独立政体。中国央行还推出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FDI)政策。业界担心的出口收款、进口付款比例也收缩至1:2.9,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进口与出口不平衡的状况有所改善。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短期内不应有过高奢望,更不能寄望于毕其功于一役。

综合来看,可以说,在跨境人民币结算以及推进离岸金融市场建设等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实现。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当美国绝对实力下降、实体经济虚弱时,源源不断流入其国内的货币不再是蜂蜜,而是毒药,只会在虚拟经济层面催生一个又一个的泡沫,而泡沫扩大到一定程度必然要破灭。

前者的效应类似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者的效应则类似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均会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深度伤害。在中国的西向周边,俄罗斯、中亚、中东地区均是全球主要的石油出口国,而中国本身是全球最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双方具有强烈的经济互补性。

东亚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天然阵地,更是构建人民币货币区的必经之地。但在社会治理结构层面,却是各个国家各自为政,各国拥有独立的议会、政府、财政、外交、甚至军事力量。

作者:孙一娇
------分隔线----------------------------
头条新闻
图片新闻
新闻排行榜